构建先进文化价值观念体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布时间:2004-05-09   浏览次数:15
 

   

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我党历史上首次将文化发展提升到关系党的建设的高度,提升到关系21世纪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地位。

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努力发展先进文化,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又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有文化创新。这是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发展先进文化,还必须构建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构建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和高新科技迅猛发展,使我国价值观念体系建设面临新课题。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正确处理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外来价值观念与本土价值观念、主导性价值观念与多样性价值观念的关系,建设和创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观念体系。

  一、我国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个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催生了许多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进步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负面作用,也诱发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形成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和分裂。正是这种价值观念体系的断裂状态和分裂状态,导致了有的人价值失落,心灵光所依归。一些人中出现的信仰危机、道德失范、文化贬值,已经成为我们全面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要搞清究竟什么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以及如何形成这种价值观念体系。

  经济全球化时代不仅是经济问题,它必然涉及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层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经济上强势的国家,利用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对其经济联系和依赖性的加强,必然会在文化上对我国加强影响和渗透,从而使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会使不同的参与主体面临更多共同的问题,在一些问题上也会存在利益的一致性,因此会形成一些具有共同性的价值追求,如注重环保,遏制犯罪,加快发展等等。但是,它不仅没有消除不同参与主体之间在利益上的差别和矛盾,而且在利益实现形式变更的情况下,使利益差别和矛盾变得比以往更多样、更错综复杂,这种利益矛盾既表现在经济冲突中,也表现在政治冲突和文化冲突中。因此,在全球化过程中,如何使民族文化建设既能与时俱进,融入时代和世界潮流,又能保持民族特性,使之具有中国特色,从而使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的现代文化,能在世界文化的形成中占据自己应有的地位,发挥自己应有的影响,将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建设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建设和创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观念体系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为了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十分重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等的建设和创新问题。

  伴随社会转型过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价值观念体系正经历着重建和更新的过程。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化的现实状况来看,是多源性价值观念的交织并存,既有来自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也有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既有来自“五四”以后形成的中国革命文化的价值观念,也有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中形成的新的价值观念。以上不同来源价值观念的并存交织、碰撞融合,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系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内容。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以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为根本标准,努力吸收不同来源价值观念中合理的积极的进步的成分,使其融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体系之中;同时,还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创新,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一)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与创建和弘扬时代精神的现代价值观念的关系。中华民族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采取科学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观念,我们要加以批判继承,并对其进行现代性转化,通过重新阐释,赋予新意,使其与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相结合,做到古为今用。

  虽然传统价值观念经过现代性转化,也可以具有时代特征,但它毕竟不能完全形成体现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念体系。所以,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同时,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总结人民群众进行价值实践活动的新鲜经验,创建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价值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新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许多充满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念,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等等,就是党和人民在新实践中价值观念创新的丰硕成果,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

  (二)要正确处理吸收和借鉴优秀的外来价值观念与保持和发扬本土性、民族性价值观念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体系应当遵循的一条原则。不断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文明成果,以丰富和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对于促进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曾经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各国之间在文化上的联系和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各国在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作用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广泛和深刻。我们必须具有世界眼光,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从而使我们的科学文化能够处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和作用必将进一步增强。对于外来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我们既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其中积极的、进步的观念,又要抵制其中消极的、腐朽的观念。即使是外来文化中积极的、进步的价值观念,我们也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使之与我们的当前实践和民族特性相结合,与本土化和民族化的价值观念相结合,做到洋为中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将会达到进一步的结合和统一。文化的民族性是世界性的根基和寄托,文化的世界性是民族性的显示和扩展。世界性和民族性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时,一定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和发扬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本土性、民族性,从而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建设和创新。

  (三)要正确处理主导性价值观念和多样性价值观念、先进性价值观念和广泛性价值观念的关系。在当代中国,主导性价值观念就是反映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需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坚持和巩固这一主导价值观念,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就是要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精神;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方向。坚持主导性价值观念对于保持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主导性价值观念并非是价值观念体系的全部内容。在价值观念中,有的具有意识形态性,有的不具有意识形态性。属于主导性的价值观念,一般是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而大量的非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则表现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坚持主导性价值观念的同时,必须承认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价值观念的主导性与多元性、一致性与多样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对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需求是十分重要的。价值观念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先进性和广泛性的关系。我们既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又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以便团结和引导亿万人民积极向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