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创新党建引领,打通社会治理“最后几米”
发布时间:2018-01-07   浏览次数:52

       一大早,刘颖和陈蕾顶着北风,往光明巷走。

  刘颖是天津市和平区兆丰路社区党委副书记,陈蕾是社工。一个党建联络员,一个社区网格员,搭伴入户走访,是她们每天的功课。

  这个功课,最近添了分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天津出台配套措施,夯实“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模式。

  这套措施,包括天津市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街道工委会工作规则。所谓“一核多元”,就是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基层治理。

  “过去统不好、管不了、兜不住,现在底气足、腰杆硬、心情好!”刘颖说。

  “天津城市人口占83%,基层治理的关键也在城市基层党建。”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直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精准发力,用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让水流到地头、事照见初心。”

  党建引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迎面走来吴阿姨,拍着刘颖的手臂直说感谢:“前两天屋顶楼板嗡嗡响,业主不在天津,刘书记帮着找片儿警,找租户,盯了一天,问题解决了!”

  17门一侧有堆杂物,陈蕾拿出手机,拍照上传,同时给街道保洁队打电话。几分钟后,有人来清理,陈蕾再次拍照上传,状态栏从“待处理”变为“已处理”。

  “这个‘和平党建’云平台,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在这里不光可以参加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网格员巡查发现的各种环境问题、治安隐患也随时拍照上传,快的10分钟,慢的3天内,必须解决。”

  一个平台,把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融”为一体。放眼和平区,党建数字化平台自2017年4月份运行至今,全区1000余个党组织、26000多名党员全部上线注册,发现和解决基层社区环保、治安等14大类问题14000余条。

  “基层治理必须全天候,时时有数,事事畅通。”和平区区委书记李绍洪打开手机,闪出若干微信群。“和平护城河”是日常工作群,成员包括全区各街道办主任、工委书记;“综合整治指挥部”是专项群,针对诚基中心治理工程……这样的工作方式、工作节奏,在和平区已成常态。

  大中午,庆有西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金荣推开社区居民穆祥升的家门,正赶上穆大婶包饺子。

  “书记来啦!”

  “没事,就来看看您。”

  这份熟悉来自于经年累月的走访入户。“咱是个老还迁小区,社区8年来没发生一起案件,每个楼道都有自己的主题文化。论居民收入,这里可能算洼地,但人心并不荒芜。”王金荣说。

  在庆有西里,一个楼一个党支部,一个门栋一个党小组,楼长也是党支部书记,门栋长也是党小组长,不少楼长门栋长都由退休老党员担任。党建联络员、网格管理员加上楼宇党支部、门栋党小组,专业社工搭配党员义工,筑牢社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稳稳基石。

  “我们总说打通‘最后一公里’,社区工作有时就是最后几米甚至最后一个门槛的问题,关键是我们的干部如何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天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盛茂林感慨。

  精准发力,靠感情也靠科学

  三盛里地处五大道,随处可见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小洋楼,“外边看着光鲜,硬件设施已经落伍。”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贵民坦言。

  人也不年轻。近4000名常住居民,约三成60岁以上。走进这样一个老社区,扑面而来的却是生机与活力。

  一进办公区,就是醒目的前台接待。能在社区办的,直接到旁边8个窗口,要到其他地方办理的,社工会递上一张“明白纸”:带什么证件、走什么流程、什么时间去,一看就懂。“我们搞首接责任制,无论涉及哪个环节,都要问不倒、接得住。”王贵民说。

  问不倒、接得住,源自三盛里推出的全国首个通过标准化认证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标准化体系。

  三大标准体系、25项子标准,按照国际ISO9000标准建立。小到垃圾箱管理,大到突发灾害应对,都给出了详细的标准。“连每个井盖儿在哪儿,干什么用的,都有地图。”居民范丽森直挑大拇哥。

  “有标准才精准。社区工作直接面向群众,琐碎复杂,有了具体的检验考核流程,工作质量才上得去。”80岁的梁代新是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住在三盛里,关注三盛里创新。

  前不久,社区居民宋春梅想和老伴儿办签证出国旅游,怎么也找不到几十年前的结婚证。到社区拿了张明白纸,第二天就去档案局补办成功。“也有机会置换到硬件环境好一点的地方,但舍不得走。现在我们老两口都是社区志愿者,我是爱心志愿者,老头儿是治安志愿者!”

  夯实队伍,让硬党建有硬支撑

  “看到文件那天,我们社区工作群热闹开了!大伙儿都说,政治上有成长空间,经济上有增长空间,更得撸起袖子加油干了。”说这话的,是河西区惠阳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晓文。14年前张晓文参加了天津市首届社区招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社区党组织书记。

  令这位老社工感慨的变化,源于前不久天津市出台的城市基层党建“1+2”文件:《关于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和《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

  大党委、大工委,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增强社区街道统筹协调职能,取消招商引资考核,聚焦党建、治理、服务。其中提出,社工起薪标准参照新入职公务员工资水平;任职时间较长、表现特别优秀的社区“两委”正职,享受四级调研员待遇。

  “我们就是要通过健全基础保障体制,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让硬的党建有硬的支撑。”盛茂林说。

  “之前跟社区内的大单位大企业打交道,去几次都见不着负责人。现在呢?主动来社区,要求纳入‘大党委’管理。目前我们在职报到的党员已经有133人。”张晓文感慨。

  城市的中心是人。一支稳定的职业化社工队伍,会点亮海河两岸万千灯火。

  (转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