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
发布时间:2016-04-09   浏览次数:624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了一系列新实践、新探索、新创造,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关键词,如“中国梦”、“两个一百年”、“三严三实”、“四个全面”等等。这些关键词,是理解十八大以来中国治理、中国叙事、中国实践的密匙,也是理解现实政治、经济、社会等系统变迁与进步的主线,更是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的捷径。我们整理推出“读懂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关键词”系列文章,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读懂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智慧,全面理解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内政与外交。

        1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这样概括“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读懂五大发展理念,不仅可以更好读懂转型中的中国,而且有利于准确把握未来中国。

新理念 新表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50多次提到“五大发展理念”中的某一方面,涉及经济、民生、生态、科技等多个领域;而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作为整体概念出现后,习近平则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等多个重要场合,先后10余次提及“五大发展理念”。在重庆调研时,习近平给五大发展理念中的每一个词语都配上了一个动词: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习近平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五大发展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如今,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引领当下中国发展实践的“指挥棒”,考验着各级干部能否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新态势 新思路

        2015,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2016,则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刻。用习近平的话说,五大发展理念就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

  从内部看,中国迎来“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传统高投入、高能耗的发展模式的边际效应在递减,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问题也在增加;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高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减弱,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则在加剧,需要通过新的发展模式提升竞争力。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中国变得更好。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解决当下问题的一时之计,更是推动中国长远发展的战略谋划。

新任务 新实践

  要贯彻好这样的理念,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创新。中国虽然已是制造业大国、贸易第一大国,但并非制造和贸易的强国。国人奔赴海外购买物品,就给中国提出了非常现实的创新要求;而在日用高科技领域,中国也依然缺乏最前沿的技术和革命性的创新。因此,无论“互联网+”、大数据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是为了解决原创不足问题而提出的长远计划。

  绿色。整个大北方的雾霾,土壤、水、重金属污染等,也是考验中国的重大课题。谈到长江经济带,习近平专门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出台,也是要在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之前取得兼顾和平衡。

  开放。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需要在许多层面与世界接轨。在中国,在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地区率先进行自贸区“压力测试”;“一带一路”、亚投行、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则体现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不仅有经济合作,更有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领域合作。

  当“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在全党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必然可以期许一个更好、更健康,也更有活力的中国。